跳到主要內容

發表文章

目前顯示的是 4月, 2018的文章

【聲音表達基礎班筆記三】發而皆中節者 謂之和

當初報名聲音班的原因,一方面知道自己聲音有特色,但不知道怎麼使它表現多元。另一方面想了解,該怎麼改善自己長時間說話,會有聲量不足、聲音沙啞的狀況。報名後有一次看到「大學生了沒」視頻訪問周老師(課程總教官),周老師按照陶晶瑩給的場景進行模仿講解,看完後除了笑個不停,每個模仿都是拍案叫絕,跟周老師形象反差好大。後來發現聲音班幾乎每堂課都很好笑,不僅學到東西,還很舒壓XD 第一堂課,周老師就要求我們,在全部同學面前即席短講1分鐘,而且是錄影的,班上成員很多元,有演員、秘書、網紅、說書人、工程師、會計、學生、醫生、PM等等。同學們會在我們短講後,給予意見與回饋,讓我們知道我們的聲音,不同人接受到的是多麼不同的感覺。 周老師帶的課程,著重於告訴我們情緒與聲音的關係,有一堂課我們每個人都要當眾演練表達出「怒」的情緒,說真的,因為一直以來我都覺得自己修養很好,遇到再大事情都可以跟人好好談,所以表達「怒」的時候似乎做不到位,周老師還說我一句,「好啦~我知道你很善良!」我很感謝周老師,讓我們每個人都能突破自我,在全班同學面前勇敢練習與過往不同的樣子,而且大怒後,即便只是表演也很舒壓 (咦~) 當天我們小組成員討論時,發現我們組四人當中只有一位同學能妥善地把怒的情緒表達出來,正當各組熱烈討論為什麼不同人對於「喜怒哀樂」會有不同的效果,周老師問我們:『你們覺得古人所謂的中庸,所謂的與人和,是甚麼? 』大家就說『就是不偏不倚、不走極端、要與人和氣』周老師表示,也許因為大家對於這些說法,不夠了解才會有錯誤解讀。 古人說「喜怒哀樂之未發,未之中;發而皆中節者,謂之和」意思是:人們的喜怒哀樂感情,還沒有表露出來時,稱為「中」,表露出來以後不偏不倚,而且有節制,就稱為和諧而協調。重點在於「要記得表露情緒不是壓抑自己」,妥善「表達出來後沒有造成別人困擾」 周老師的課,提供許多哲學思考,援引古人詩詞給予我們正確詮釋。而且老師提到,每種聲音我們應該納入資料庫中,欣賞一下,沒有驚嚇就能好好使用,就能呈現出不同聲音特質。打破我們過去對於情緒的錯誤迷思,讓我們用新眼光,來操作我們早就擁有的能力,一件事沒有好壞,唯一差別的就是「好思考與壞思考」罷了。